周文舉(1924—2003),龍里縣灣寨鄉(xiāng)小金批人,布依族,國民革命軍副師長,人民共和國農墾專家。
1924年,周文舉出生于農民家庭。祖上以造紙為業(yè),置有田產,家境較為殷實。到周文舉這一輩,因“鴉片亂世而傾家”。7歲始入私塾,先后在安金、永安等小學就讀,自幼聰明好學,勤勞能干,膽識過人。1939年5月,周文舉15歲,剛升入六年級,就被永安鄉(xiāng)(今灣寨)保警隊廖秉政抓去充當“壯丁”,送往龍里兵役科。時值陸軍輜重兵學校自南京搬遷至龍里開辦之初,缺乏人才,輜校負責人到兵役科要人,見周簡歷學歷欄為“高小”,即把他抽到輜校當勤務兵。后來周在家信中說:“我同我父親拉馬去趕灣寨,剛到場口就被抓壯丁到龍里輜校當勤務兵一年多”。1941年,在輜校服役的周文舉以“曲技困才”為由,請假到貴陽報考省保干班,遂被錄取。學習期滿,任畢節(jié)保安三團見習少尉軍官,后升任上尉排長。1942年,周文舉以優(yōu)異成績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成都分校第20期。在成都學習期間,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由重慶前往成都視察,在翻閱學生檔案時發(fā)現(xiàn)周文舉不僅文化水平高而且經歷豐富,推薦其到中央陸軍將官班深造,后因軍校一度轉移并停辦而未成行。時值抗戰(zhàn)最困難時期,國民黨鞏固大后方,加強對新疆的統(tǒng)治,防止“新疆王”盛世才與外國勢力勾結鬧獨立,周文舉所在的軍校工兵科奉命“遠征西域”,遷往西域黃埔第九分校工兵科。從此,周文舉與大漠結下了不解之緣。1946年,周在黃埔軍校畢業(yè),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副師長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,所部歸蘭州軍區(qū)改編。
解放初期,周文舉被部隊保送到新疆“八一”農學院深造,1956年畢業(yè),服役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奎屯農七師127團,先后任副團長、團長、副師長等職,駐扎伊犁。1980年周文舉加入中國林學會。1981年伊犁州革命委員會授予“農藝師”稱號。1983年7月作為少數(shù)民族地區(qū)科技工作者代表,由國家民委、勞動人事部、中國科協(xié)授予榮譽證書;同年12月,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牧漁業(yè)部表彰獎勵。1984年,中國林學會為其頒贈“勁松獎”,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農墾專家,期間曾與司令員陶峙岳出訪美國、加拿大、新西蘭等國家考察先進農業(yè)。
周文舉雖身處要職,但從不搞特殊化,其留居龍里縣灣寨甲正的周禮華等親人生前仍是政府的扶貧對象。周常常來信教誨周禮華“養(yǎng)兩頭豬,一頭殺過年,一頭作零用錢,平時種小菜,喂雞、割草、砍柴賣,人勤怎樣沒飯吃?甲正、小金批種稻不缺水,只要人勤,地就富,春種好稻子,秋種好油菜……”周文舉戎馬數(shù)十載,曾兩次回鄉(xiāng)探親,要求家鄉(xiāng)父老“重教育與農耕”。雖遠隔千山萬水,身處祖國邊陲,時常給韋登禮等教師寫信,詢問家鄉(xiāng)情況。當?shù)弥亦l(xiāng)巨大變化后,于1999年來信說:“90年我回鄉(xiāng),去羊場郵政局交信,門口一路稀泥……如今,灣寨土地租賣個體,是好事。小金批也變了,茅屋也沒有了,這是鄧公實行改革開放,包產到戶的結果。”
周文舉耄耋之年一大心愿是“葉落歸根”,卻于伊犁病故,享年80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