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、明兩朝,貴陽稱為貴州。這是古代治城最通常的命名。明成化初年,史料中開始出現(xiàn)“貴陽”的記載,但直到隆慶三年(1569年)三月丁未,程番府遷入貴州城的第二年,才正式更名貴陽。古代以陽、陰為地名者甚多,如江陰、洛陽等,不勝枚舉。因(貴州)治城在貴山之陽而得名的說法是最可靠的。
山城貴陽,如今已建成一座美麗的城市,它不但有許多風(fēng)光旖旎的風(fēng)景名勝,而且還以氣候宜人飲譽于世。它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,F(xiàn)在貴陽被稱為“林城”,即“森林之城”。
初次到貴陽旅游的人,都想知道“貴陽”這個名稱的由來!百F陽”之名較早見于明(弘治)《貴州圖經(jīng)新志》一書。為什么叫“貴陽”呢?該書說:“郡在貴山之陽故名”。古代在地名的命名中,常以所在地附近的山水陰陽向背取名,山之南為陽,山之北為陰。這就是說,貴陽因為在貴山的南面所以得名。
貴山在何處?同一部書中記載:“貴山,在治城北二里,孤峰峭拔,兀出群山。雅關(guān)在其后,又名貴人峰。郡之得名以此!睆睦锍獭⑸絼、雅關(guān)的位置來衡量,貴山就是今天六廣門外的關(guān)刀巖。
明朝隆慶二年(1568年)六月,明朝政府將程番府由程番(今惠水縣)移至今貴陽地。第二年,即隆慶三年(1569年)三月,改程番府為貴陽府。貴陽正式作為行政區(qū)域名稱開始于此。
但是早在貴陽府成立數(shù)百年。“貴陽”作為地名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!顿F州圖經(jīng)新志》一書中,有兩篇文章值得注意。一篇是肖儼的《城隍廟記》,這篇文章說:“……況公(指南寧伯毛榮)以文武才勇受命來鎮(zhèn)貴陽,于茲三載,首征都事,開鋒破寇,而政行人服,四境蕭然!绷硪黄顷愐说摹稏|岳廟記》,此文稱:“蓋以門神位居?xùn)|環(huán),職司生育,有功于世,而為民之利。故爾,貴陽城之東北,舊有東岳神廟”。肖文和陳文均寫于明成化五年(1469年),這兩篇文章中都明白提到“貴陽”。著名哲學(xué)家、教育家王陽明(王守仁)于明正德三年(1508年)春被謫貶貴州龍場驛(在今貴陽所轄修文縣城)驛丞,正德五年(1510年)三月赴江西廬陵縣(今九江市)知縣任,在其所著《局夷詩·次韻送陸文順僉憲》中有“貴陽東望楚山平,無奈天涯又送行!蓖蹶柮鞯脑娨舱f到“貴陽”。另據(jù)《明實錄·洪武實錄》記載,洪武二十二年三月庚午(初一)即1389年3月28日,“遣使命征南將軍穎園公傅友德等還軍,分駐湖廣、四川衛(wèi)所操練。延安侯唐勝宗駐黃平。都督張銓、王誠、孫產(chǎn)駐貴陽!庇缮鲜鲇涊d可以知道“貴陽”作為地名距今至少有600多年歷史。